融冶何年事,停杯莫问天。
只今从痼疾,畴昔似因缘。
倾耳真三峡,投文沕九渊。
兰亭那得此,犹足致群贤。
次张彦辅栖贤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张彦辅栖贤之作》是南宋诗人朱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不仅体现了朱熹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还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哲学思考。
朱熹(1130年—1200年),原名朱松,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等。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同时也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之一。《次张彦辅栖贤之作》的创作时间虽未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感慨与哲思,可推测为南宋时期的作品。
朱熹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深受儒学影响,尤其重视“程朱理学”,将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想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在教育上,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弟子,其中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
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融冶何年事,停杯莫问天。”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困境的无奈。而“祇今从痼疾,畴昔似因缘。”则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都是命中注定的因缘。
诗中的“倾耳真三峡,投文沕九渊”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使人联想到壮丽的三峡风光以及深邃如九渊的湖泊。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的最后两句“兰亭那得此,犹足致群贤”,则是一种豁达的情怀。兰亭是东晋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地,这里用它来比喻自己虽然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但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吸引和启迪他人。这种自信与豁达,正是朱熹作为一位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所具备的品质。
《次张彦辅栖贤之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充满哲理的画卷,展示了朱熹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从中感受到朱熹作为一位伟大文化人的精神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