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南塘久,重来二十年。
山如龟背厚,地与马鞍连。
徐子旧书址,毛公新墓田。
青松似相识,无语重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不到南塘久,重来二十年。
山如龟背厚,地与马鞍连。
徐子旧书址,毛公新墓田。
青松似相识,无语重凄然。
《重过南塘吊徐一平先生》是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全诗如下:不到南塘久,重来二十年。山如龟背厚,地与马鞍连。徐子旧书址,毛公新墓田。青松似相识,无语重凄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他的诗歌作品以深沉的哲理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是朱熹对故人徐一平先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逝者的哀悼。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寓意人事变迁和岁月流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山如龟背厚,地与马鞍连”等形象的描述,朱熹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意蕴。
从艺术手法来看,朱熹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山如龟背厚,地与马鞍连”中的自然景象被用作隐喻,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此外,诗中的“青松似相识,无语重凄然”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物仿佛有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从思想内容上看,朱熹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意味。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情和师道尊严的崇敬。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重过南塘吊徐一平先生》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也是一次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思考。它不仅展现了朱熹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