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九折溪,沿溯此中半。
水深波浪阔,浮绿春涣涣。
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
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
浅麓下萦回,深林久丛灌。
胡然閟千载,逮此开一旦。
我乘新村船,辍棹青草岸。
榛莽喜诛锄,面势穷考按。
居然一环堵,妙处岂轮奂。
左右矗奇峰,踌躇极佳玩。
是时芳节阑,红绿纷有烂。
好鸟时一鸣,王孙远相唤。
暂游意已惬,独往身犹绊。
珍重舍瑟人,重来足幽伴。
行视武夷精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视武夷精舍作》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朱熹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诗歌原文:神山九折溪,沿溯此中半。水深波浪阔,浮绿春涣涣。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浅麓下萦回,深林久丛灌。胡然閟千载,逮此开一旦。我乘新村船,辍棹青草岸。榛莽喜诛锄,面势穷考按。
作品赏析:《行视武夷精舍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底蕴。朱熹通过对山间九折溪水的描绘,以及对其上苍石屏、深林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诗中的“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更是将山峰的雄伟与峻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浅麓和深林的描写,朱熹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发,同时也表达了对千年历史的沉淀与现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对比。最后,通过“我乘新村船,辍棹青草岸”一句,朱熹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旅行,象征着新旧更迭、时代变迁的主题。
写作背景:朱熹生活在宋朝,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行视武夷精舍作》创作之时,正值朱熹担任地方官员,他有机会亲身走访和体验武夷山区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风情。因此,该诗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所见所感,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朱熹的《行视武夷精舍作》不仅是一首描绘武夷山壮丽风光的诗歌,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的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到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