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栏缥缈跨鸿蒙,城郭溪山一览空。
何处更容君着眼,大千浑在六窗中。
题廓见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廓见亭》是宋代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朱松,字乔年,号韦斋,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徽州婺源,是朱熹的父亲,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朱松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其中《题廓见亭》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曾因直言反对秦桧而被罢官,最终客死他乡。
诗句原文:《题廓见亭》原文如下: 危栏缥缈跨鸿濛,城郭溪山一览空。何处更容君著眼?大千浑在六窗中。
诗句解析:第一句“危栏缥缈跨鸿濛”描绘了一座高耸的栏杆跨越于广阔的天空之中,形象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句“城郭溪山一览空”则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之下,整个城镇和山川都显得如此渺小、空灵。第三句“何处更容君著眼?”是对前两句景象的质疑与反问,询问在这浩渺的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让人驻足欣赏的地方。最后一句“大千浑在六窗中”,则是对前面景色的肯定与总结,暗示着无论世间如何变迁,宇宙万物的本质都在这有限的六扇窗户之内展现无遗。
主题思想:《题廓见亭》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吸引读者,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诗中的“危栏缥缈”、“城郭溪山”、“大千混一”等意象,都是对人生、世界以及宇宙本质的深刻反思。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浩瀚的世界时,保持一颗平静而广阔的心,去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则充满智慧的美好事物。
创作背景:据传此诗是朱松在任饶州知州时所作,可能是为了抒发其政治失意后的感慨和对人生、世界的某种领悟。然而,由于朱松的政治生涯并不顺畅,这首诗可能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题廓见亭》不仅是朱松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宋代文化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