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念珠颂

百八么珠水玉寒,客囊无复一钱看。
只应袖里灵山在,无数如来转指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精念珠颂”是宋代朱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作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朱松(1040年—1107年),字茂恭,号石湖居士,又号渔樵问舍翁、风月主人等,湖州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代文学家。他与苏轼并称为“苏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朱松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及解析
  • “百八么珠水玉寒,客囊无复一钱看。”描述了诗人在寒冷天气中感受到的清冷,以及由于贫困而产生的无力感。珠子在水中映出的影子如同水玉般寒冷,而诗人囊中的钱财已无法再购买任何东西。
  • “只应袖里灵山在,无数如来转指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一种慰藉。他认为,只要心中存有信仰和希望,就仿佛拥有了一个神秘的灵山,无数的佛陀就在自己的指尖流转。
  1. 诗词的艺术手法
  • 朱松在《水精念珠颂》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珠子比喻为水玉,形象地描绘了珠子的质感和颜色。同时,通过对比珠子的冷与水的寒,以及囊中的空与水的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诗句中的“客囊无复一钱看”和“无数如来转指端”都运用了佛教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宗教的虔诚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这种宗教信仰给诗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支持,使他能够在困顿中保持坚韧和乐观。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水精念珠颂》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朱松对于人生、哲学和宗教的一种思考。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共性,即在物质贫乏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内心的信仰和理想。
  • 这首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通过对朱松及其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水精念珠颂》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是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获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