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号木造秋悲,书到江南九月迟。
雁过宜频问消息,诗成犹得慰相思。
想当雨澹烟昏处,又见橙黄橘绿时。
若到北山烦寄语,道林真觉乃吾师。
寄江东故人
介绍
《寄江东故人》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书信交流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翌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时代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寄江东故人》:
作者简介:朱翌,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出生于舒州怀宁,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于徽宗政和八年中进士,调任溧水簿,后历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并在高宗时期参与修纂《徽宗实录》。朱翌因不附从秦桧而被贬至韶州,但他依然坚持弘扬理学,倡导明理。
作品原文及鉴赏:诗的原文如下:“北风号木造秋悲,书到江南九月迟。雁过宜频问消息,诗成犹得慰相思。想当雨澹烟昏处,又见橙黄橘绿时。若到北山烦寄语,道林真觉乃吾师。”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情怀念。例如,“北风号木造秋悲,书到江南九月迟”这两句,通过北风、号木和秋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艰辛。“雁过宜频问消息,诗成犹得慰相思”则表达了通过书信传递信息的迫切心情和对诗歌创作作为心灵慰藉的珍视。
背景与影响:朱翌在宋高宗时期曾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参与了《徽宗实录》的修纂工作。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学术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担当。《寄江东故人》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朱翌的文学才华,也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寄江东故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是对传统友情的礼赞,也是对现代通讯技术的一种反思。虽然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真正的情感交流并不仅仅依赖于文字或声音,而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体验。这首诗提醒人们珍惜每一次与远方亲友的见面机会,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通过书信的方式,都是连接心灵的纽带。
《寄江东故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和文化风貌的体现。它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保持真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背景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