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宋职方翠楼

层楼幽趣称登临,望远凭高豁素襟。
棋酒等闲忘世虑,溪山最乐是家林。
松声带雨千峰外,潭影涵虚落照深。
此景为君珍赏甚,起余归兴欲抽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宋职方翠楼》是宋代诗人余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诗人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天圣元年(1023年)进士,因上疏谏罢范仲淹事被贬,庆历中为右正言,赞助庆历新政。他的诗作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创作时间:《寄题宋职方翠楼》的创作时间为嘉祐八年(1063年)秋,余靖与都官郎中宋成从京师来广州处理公务,在越秀山附近发现并登上了这座小楼房。
  1. 作品主题
  • 登临览胜:诗的前两句“层楼幽趣称登临,望远凭高豁素襟”表达了诗人登临高楼,远眺四方,心境豁然开朗的感受。
  • 山水之美:后四句“棋酒等闲忘世虑,溪山最乐是家林。松声带雨千峰外,潭影涵虚落照深”则细致描绘了翠楼周围的山水美景,以及诗人在此流连忘返的心情。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此景为君珍赏甚,起余归兴欲抽簪”一句,不仅赞美了翠楼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愿望。
  • 音韵和谐:“松声带雨千峰外,潭影涵虚落照深”等诗句,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的作品,《寄题宋职方翠楼》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
  • 教育价值: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对现代读者来说,仍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审美体验。
  1. 情感表达
  • 归隐之情:诗人在诗中多次表达了想要摆脱尘世纷扰,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
  • 友情之思:与友人同游越秀山的经历,使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友情和相互理解的情感。
  1. 艺术影响
  • 风格特点:余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余靖的诗歌评价颇高,认为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刻。
  1. 社会反响
  • 读者共鸣:《寄题宋职方翠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 传播途径:这首诗不仅在宋代广为流传,在后世也多次被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启示意义
  • 人与自然:诗中的山水描写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 友情与归隐:诗中所展现的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提醒当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放松。

《寄题宋职方翠楼》不仅是余靖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至今仍能给予现代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