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

世路悠悠水上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勋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深厚的文学价值,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诗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从诗歌本身来看,《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的篇幅虽然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其中,“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深刻感慨。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诗词中颇为常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既形象生动,又富含哲理。

在艺术手法上,何梦桂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例如,“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这里彝鼎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象征,而图球则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历史或政治标志,二者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这种用典和借代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还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更为广泛的历史和文化问题。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这句诗中的“驿路梅花”暗喻了诗人在仕途中遭遇的困难与挫折,而“杜若汀”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这种通过具体物象引发联想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富有启发性。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是在宋代的背景下创作的。宋代是一个文化极为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变革剧烈、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何梦桂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于人生、社会乃至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及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不仅是宋代一位诗人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挖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