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和诸公

白发星星纱帽乌,怕随年少过西湖。
清明上冢行人少,寒食开门宫使无。
半世行藏随杖屦,百年悲乐寄樽壶。
归来第五桥边路,半树残阳噪毕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前韵和诸公”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七言诗,而非何梦桂的作品。王十朋以诗歌闻名,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作体现了王十朋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下是关于王十朋及其《再用前韵和诸公》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王十朋生于南宋时期,字龟龄,号梅溪,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诗人,曾官至秘书郎,后历任饶州知州、夔州知州等职,并因直言敢谏被提拔为进士第一,即状元。
  • 文学成就:王十朋不仅是政治上的活跃分子,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政治关怀,也有丰富的生活感悟。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尤以七言古诗见长。
  1.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再用前韵和诸公》一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诗中的意象鲜明,如“白发星星纱帽乌”、“清明上冢行人少”,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时代的背景。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王十朋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他的诗风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尤其是七言诗的创作。
  • 文化传承:王十朋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其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再用前韵和诸公》是王十朋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不仅能欣赏到王十朋高超的诗歌艺术,还能深刻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