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超然一念初,从儒从佛两蘧庐。
十年身走半天下,万卷人称行秘书。
故自高怀嫌入俗,不妨儿辈共憎渠。
临行半偈如何道,裂转虚空最起予。
吊无为照老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无为照老三首》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听闻或亲身经历了无为照老僧人的去世有关。
《吊无为照老三首》的具体内容如下:
- 第一首:“弹指超然一念初,从儒从佛两遽庐。十年向走半天下,万卷不称行秘书。”
- 这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无为照老僧人生前生活态度的一种理解。”弹指超然一念初”意味着无为照老僧人的生活态度超然物外,不受世俗束缚。”从儒从佛两遽庐”则描绘了他同时涉猎儒家和佛教的知识。
- “十年向走半天下”描述了无为照老僧人在世间的活动,可能是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万卷不称行秘书”表达了尽管他的学问渊博,但似乎并未完全符合传统上对于学者的评价标准。
- 第二首:“故自高怀嫌入俗,不妨儿辈共憎渠。临行半偈如何道,裂转虚空最起予。”
- 这一部分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无为照老僧人的态度及其去世的影响。”故自高怀嫌入俗”反映了诗人对无为照老僧人的尊敬和对他选择的生活方式的不理解。”儿辈共憎渠”则是说他的一些弟子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和悲伤。
- “临行半偈如何道”可能是指他在临终前留下的半句话或偈语,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想。”裂转虚空最起予”则表达了这句偈语给读者带来的启示和影响,使得人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 第三首:“临行半偈如何道,裂转虚空最起予。”
- 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无为照老僧人的怀念和哀悼,也反映了他对无为照老僧人留下的半偈语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吊无为照老三首》不仅是对一个人物的纪念,也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哲学思想的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流谦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