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老仙一世师,挺特风概老不衰。
平生行己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知。
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
精神强健腰脚轻,鬖鬖白发明鬓髭。
盘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孙携翁笑喜。
无官一品钱满屋,汝辈持底逃寒饥。
指心一点物非物,向来所贮惟不欺。
殷勤宝此徵后福,如印券契火灼龟。
我勤朴斫尔涂垩,障护风雨期勿隳。
庭前百拜领翁语,有毫发愧非翁儿。
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报翁或在兹。
得其一体敏且强,遇事雹落雷电驰。
莫嫌掾尉官职卑,正欲小试观异时。
弟兄赠言出寸丹,岂但趣和同儿嬉。
伯氏有德君子哉,发言不妄如发机。
叙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医。
愿子铭几铭盘盂,骅骝万里未易期。
悲莫悲于生别离,雁序可忍霜风吹。
丈夫远怀在门户,正使蚁聚终奚为。
酒阑上马飞鸟疾,我亦安能空郁郁。
无害弟之官梓林伯氏无亏序送之极兄诏之义予言赘矣姑以其意而申言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害弟之官梓林伯氏无亏序送之极兄诏之义予言赘矣姑以其意而申言之”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次韵答王胜之书寄王定国》。这首诗是苏辙写给他的哥哥苏定国的,表达了他对哥哥的思念之情和对哥哥的敬仰之情。
苏辙(1039年5月25日-1112年6月8日),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长子,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均酷爱古文书卷,长于散文。其文如行云流水,但有时流于散漫,善为歌诗。学问渊博,文辞精练。 嘉祐二年(西元一〇六七年)与其弟苏轼同登制科,授职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在陕西凤翔任上,他因不满知府吕诲的专横跋扈,毅然弃官归田。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受召入京,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室编修等职。后遭新党排斥,出为河南路守,徙颖昌府。元祐三年(西元一〇八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正式拜相。次年,因遭宦官诬谤,罢知汝州。晚年隐退颍州,筑室于承天寺侧,号”安定居士”。绍圣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哲宗亲政,被起用为端明殿翰林学士。元符三年(西元一〇九〇年),因反对司马光尽废元祐大臣,出知淄川县,再贬微仲州(今广东化州县)。在惠州遇赦北还时,又连贬处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责授伪齐州团练副使,移陈州安置。崇宁初,复责居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零一年)在贬所病逝。
苏辙的诗文著述有《栾城集》六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