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篇

云在山,月在水,合和二物谁遣使。
云收但有千巑岏,月落惟馀一清泚。
向来为同复为异,欲说谁钳三尺喙。
与君临流共一笑,影堕澄泓实相似。
故应拄杖偶然来,那得泉中觅居士。
人间八月秋更老,桂树无风波不滓。
碧筒为樽酌清醥,琼瑶嗽肠雪冰齿。
江妃为予舞凌波,老鹤不眠亦孤唳。
酒醒忽忆三峰游,目光已在鲸鱼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月篇》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诗词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云月篇》:

  1. 作者简介:
  • 《云月篇》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流谦的作品。李流谦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邃的思想见长,其创作不仅在宋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流谦的生平与思想,为理解《云月篇》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1. 诗词原文:
  • 《云月篇》的原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云和月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宇宙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
  1. 诗词内容:
  • 李流谦在诗中提到:“云在山,月在水,合和二物谁遣使。”这句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事物相互关联性的深刻认识。
  • “云收但有千巑岏,月落惟余一清泚”则形象地描绘了云彩散去后的静谧景色及月光下水面的清澈。
  1. 主题思想:
  • 《云月篇》中的主题思想是对生命、自然以及宇宙秩序的哲学探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
  1. 艺术特色:
  • 李流谦的诗歌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思。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自由的节奏,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李流谦的《云月篇》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更折射出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而言,了解并品味《云月篇》,无疑是一次心灵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