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幕上宁容燕作巢,土阶竹屋近诛茅。
深行乐地思招隐,早悟危机欲绝交。
溪响隔溪来枕面,月光先月到林梢。
为官拓落真吾事,何用纷纷更解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李弥逊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西山新建的茅庐中独自度过一个夜晚的情景。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他对官场琐事的淡然态度。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弥逊是宋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以其豪放的诗词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风貌。
  2. 原文节选:诗中的“暮上宁容燕作巢,土阶竹屋近诛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环境与心境。诗人选择西山作为隐居之地,体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3. 诗歌背景:李弥逊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其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豪放的风格。
  4. 艺术特色:《新成茅庐独宿西山》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表达出的情感深邃。诗句如“溪响隔溪来枕面,月光先月到林梢”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李弥逊的《新成茅庐独宿西山》不仅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理想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超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