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奉佳句猥寄鄙夫辄写丹诚仰依高韵

独惭师长念遗簪,长感知心在寸心。
要路未离扶遣进,闲曹因病放教吟。
风鹏虽远丹霄势,月兔犹依绿桂阴。
从此期公惜高鉴,休将白雪换巴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至的《伏奉佳句猥寄鄙夫辄写丹诚仰依高韵》是一首充满深意与哲理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至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其对生活、社会以及个人修养的独特见解。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李至的《伏奉佳句猥寄鄙夫辄写丹诚仰依高韵》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宋代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李至的作品中同样蕴含了这些特点。例如,“独惭师长念遗簪”一句,既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和怀念,又展示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感慨。

从哲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长感知心在寸心”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李至的这种反思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诗歌中“风鹏虽远丹霄势,月兔犹依绿桂阴”两句,通过对风鹏和月兔的形象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提升。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李至的《伏奉佳句猥寄鄙夫辄写丹诚仰依高韵》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在那个年代,文人墨客之间交流思想、探讨艺术的现象十分普遍,李至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

李至的《伏奉佳句猥寄鄙夫辄写丹诚仰依高韵》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