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曦阁诗为李道正赋

道人开阁破东厢,惯看朝曦亦坐忘。
但见长时似车盖,不知何处是扶桑。
云归后崦阴无迹,水过前渠响自忙。
雨露纵然能恶作,未妨微白到书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曦阁诗为李道正赋》是宋代诗人吕南公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吕南公,字次儒,号灌园先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1. 诗歌原文
  • 道人开阁破东厢,惯看朝曦亦坐忘。但见长时似车盖,不知何处是扶桑。云归后崦阴无迹,水过前渠响自忙。雨露纵然能恶作,未妨微白到书床。
  1. 诗意解读
  • 道人开阁破东厢:描述了一位道士在早晨打开阁楼的场景,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
  • 惯看朝曦亦坐忘:通过“惯看朝曦”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享受,而“坐忘”则是心灵上的寄托和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
  • 但见长时似车盖:用“长时”形容朝阳,比喻其光芒如车辆般持久而有力。
  • 不知何处是扶桑:这里的“扶桑”指的是太阳,诗人通过询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太阳的位置,反映了对宇宙和自然法则的好奇与探索。
  • 云归后崦阴无迹: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景象,云彩退去后的村庄显得更加宁静和平和。
  • 水过前渠响自忙:水流过后,渠中的水声显得格外忙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循环。
  • 雨露纵然能恶作:尽管雨露带来了滋润,但诗人并未被其负面影响所动摇,反而将其视为有益于万物生长的资源。
  • 未妨微白到书床:最后一句,虽然外界的自然景象美丽动人,但诗人仍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展现了他的专注和勤奋。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车盖”、“扶桑”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诗句背后深层含义的理解。
  • 语言优美:吕南公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结构严谨:诗的结构安排合理,从开篇到结尾,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1. 文化背景
  • 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通过观察自然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心灵的宁静。
  • 宋代的山水画: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这也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
  1. 社会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朝曦阁诗为李道正赋》不仅是吕南公个人的杰作,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追寻更高的艺术境界。
  • 文化的传承: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欣赏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影响了后代对于自然美和文化内涵的认识。

《朝曦阁诗为李道正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是对自然和生活深刻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