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帚翁

霜日倒芒梢,■筠劳束勒。断送山野村,参陪尘土役。
价卑徒易售,用贵安可得。人间粪秽日以多,翁负帚秃当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帚翁》是宋代诗人吕南公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一位卖帚翁的形象,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吕南公,字次儒,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其诗风质朴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一些诗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苦难。

  2. 作品原文:霜日倒芒梢,篦筠劳束勒。断送山野村,参陪尘土役。价卑徒易售,用贵安可得。人间粪秽日以多,翁负帚秃当奈何?

  3. 诗句解析

  • 霜日倒芒梢描绘了冬日的寒气和竹枝的形态,表现了环境的严酷和岁月的无情。
  • 篦筠劳束勒形象地描述了编织竹条的辛苦过程,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断送山野村参陪尘土役两句,揭示了老翁辛勤劳作却难以改变生活现状的现实。
  • 价卑徒易售,用贵安可得反映了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揭示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 人间粪秽日以多,翁负帚秃当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日益增多的污秽现象的忧虑以及对老翁困境的无奈和同情。
  1. 艺术特色
  • 讽刺手法:《卖帚翁》运用了讽刺手法,通过对老翁生活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公现象。
  • 寓教于乐:虽然主要通过描述老翁的遭遇来表达观点,但诗歌中透露出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使得整首诗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意义。
  1. 历史背景
  • 宋代社会状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但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加剧。这些社会问题在吕南公的《卖帚翁》中得到了反映,并成为后人思考的话题。
  • 文化氛围:宋代文人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而《卖帚翁》中的老翁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着勤劳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1. 主题思想
  • 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吕南公通过对老翁的描写,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该诗不仅揭示了社会不公,还反映了作者对如何改善社会状况的思考。
  1. 语言风格
  • 朴实无华:吕南公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直接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场景。
  • 简洁明了:整首诗篇幅不长,但每个句子都经过精心挑选,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卖帚翁》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老翁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吕南公展示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