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琴

老桐初无异,憔悴辈散木。
良材固自信,终岁委空谷。
孤根听霜霰,厥命寄樵牧。
虽云具宫徵,谁意望琴筑。
天公怜冤愤,霹雳驱怪伏。
蛟龙出苍干,电火燃裂腹。
造物一悯吊,为惠在反覆。
神驰变废物,瞻赏改旧目。
裂为君子琴,日奏太古曲。
因知物兴废,尚尔转祸福。
志士抱孤操,来者恍未卜。
壮年昧筹算,奚用定荣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霹雳琴》是宋代李廌所作的诗词。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时,《霹雳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独到见解,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

《霹雳琴》作为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其内容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诗中描绘了老桐木经历雷击后的变化,从无异到憔悴,再到被雷电击中而发出声响,形象地比喻了事物的兴废更迭。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循环往复规律的深刻认识。

李廌通过《霹雳琴》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诗中的“天公怜冤愤,霹雳驱怪伏”等句,不仅揭示了自然的威严和力量,也隐喻了人世间的不公和不平。这种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和谐与平衡的向往。

《霹雳琴》的艺术手法也值得一提。宋代诗词往往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象征意义的深挖。李廌在此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现象来象征社会变迁,如“蛟龙出苍干,电火燃裂腹”一句,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这种运用自然现象作为诗歌意象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霹雳琴》不仅是一首诗作,它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李廌的这首诗,无疑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特色,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廌的《霹雳琴》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丰富的自然描写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本。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