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圣庾县丞之官泉南

漫郎老猗玗,紫芝于蔿于。
二元皆国器,位卑德有馀。
嗟公有祖德,官况复不如。
平生志引大,英爽凌太虚。
胸中有武库,罗列千卷书。
攘臂班马间,岂但突黄初。
谓宜在妙龄,持橐承明庐。
何为沉下僚,蹭蹬青云途。
三调南曹选,雪霜稍侵须。
又佩墨绶去,不得黄纸除。
怜公批敕手,乃判税与租。
阅世悟休戚,胜负如枭卢。
达人自通脱,于何较锱铢。
平治不平气,俯仰自走趋。
刚忍素所遇,时乃烈丈夫。
南安极南粤,控带荆与吴。
南涯即沧海,北渡竟重湖。
回首望嵩颍,邈焉天一隅。
南州例卑湿,海错富虫鱼。
作客万里外,善保千金躯。
加餐慎兴寝,三年赋归欤。
故园有老伴,林下要为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元圣庾县丞之官泉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廌,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等,生于北宋时期的华州(今陕西华县)。他自幼丧父,生活经历坎坷,但凭借过人的才华与勤奋,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后,他选择远离仕途,隐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李廌的文学作品多有涉及古今治乱、辨而中理的主题,如《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
  2. 诗歌原文及鉴赏:《送元圣庾县丞之官泉南》全文如下:“漫郎老猗玗,紫芝于𫇭于。二元皆国器,位卑德有余。嗟公有祖德,官况复不如。平生志引大,英爽凌太虚。胸中有武库,罗列千卷书。攘臂班马间,岂但突黄初。谓宜在妙龄,持橐承明庐。何为沉下僚,蹭蹬青云途。”诗中描绘了一位德才兼备之士,虽然身处低微之位,却心怀抱负,志向远大。他的胸中如同一个武库,充满了智慧和才能,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能力,期待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施展自己的才华。
  3.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刻画,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人比作“漫郎老猗玗”,“胸中有武库”,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文化影响:李廌的诗歌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诗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文学史上,李廌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5. 历史评价:李廌的诗歌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使他成为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尽管他的生活经历充满坎坷,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展现出了超越困境的坚韧和执着。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6.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李廌的诗歌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变迁的过程。此外,李廌的诗歌也启发了现代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李廌的《送元圣庾县丞之官泉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深入了解这首诗,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李廌及其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从而更好地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