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畤德麟作襄阳从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谢公定曾仲成潘仲宝携酒自大悲寺登舟过岘山宿鹿门明日复自岘首目送缘绝壁而往上船山下相与酌酒而去德麟赋诗次韵和之

邹湛葛疆往过此,幕中佐曹畏简书。
习池岘首自今古,故时悲喜成空虚。
越王之孙府从事,恶人亦作俗吏呼。
日从云间二三子,醉吟啸傲相携扶。
王孙才高倦羁束,湿纸讵可包於菟。
兴来鼓棹碧江去,把酒赋诗聊与娱。
野人相逢荷倾盖,坐上作客惭食鱼。
红尘化衣对玉树,白发茁须如霜芜。
饱闻襄阳好风土,喜见山水相盘纡。
久怜消髀厌羁旅,便欲卜隐如林逋。
著书虽可自覆酱,志怪犹为鬼董狐。
兹游起我丘壑兴,岂复自为形迹拘。
山中一廛可托足,裘葛略具便有馀。
结茆耒耜老岩谷,岂学少室随驾卢。
老妻汲涧芼葵蕨,丁男负刍仍扫除。
诸公富贵或肯顾,结驷野服来吾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令畤的这首诗是《题大悲寺》。这首诗描述了他在襄阳做从事时,与友人一起登上南山,经过岘山和鹿门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

诗中的“三邑同谢公”指的是谢安,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与赵令畤有很深的友谊。在这首诗中,谢安被描绘为一个高洁的文人形象,他的品格和才华得到了诗人的高度评价。

“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中的“丁丑季冬”是指农历十二月,而“行南山”则暗示了诗人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旅程。在古代,旅行常常与政治斗争或人生遭遇相连,因此这个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所处的困境。

“三邑某同谢公定曾仲成潘仲宝携酒自大悲寺登舟过岘山宿鹿门明日复自岘首目送缘绝壁而往上船山下相与酌酒而去”这一句话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大悲寺相聚,共同乘船经过岘山、鹿门山的行程。这里的“大悲寺”、“岘山”、“鹿门山”等地点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游览的地方,诗人在这里与友人相聚,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德麟赋诗次韵和之”表明了诗人创作了这首诗,并让朋友们依次吟诵自己的作品。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赵令畤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