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还官寺

新雨初平万顷波,移家归去旧烟萝。
三年邻里定相笑,八斗才名岂是多。
地近聊为分袂别,酒醺闲作扣舷歌。
晚投方丈虽岑寂,客喜谈玄自见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还官寺》是一首由宋朝李新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对《暮还官寺》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新,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官场经验著称。在政治舞台上,李新曾历任多个官职,其政治生涯颇为曲折,但最终以文才和品德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丰富了宋代的诗歌艺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文原文
  • 《暮还官寺》:新雨初平万顷波,移家归去旧烟萝。三年邻里定相笑,八斗才名岂是多。地近聊为分袂别,酒醺闲作扣舷歌。晚投方丈虽岑寂,客喜谈玄自见过。
  1. 作品赏析
  • 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慨的结合:诗中的“新雨初平万顷波”描绘了一个清新而宁静的自然画面,与诗人随后的归隐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人物关系与内心活动的描写:诗中通过“三年邻里定相笑,八斗才名岂是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自嘲,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 饮酒作乐与超然物外的心境:“酒醺闲作扣舷歌”展示了诗人在酒后与朋友交流的愉悦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结尾部分的哲理思考:“晚投方丈虽岑寂,客喜谈玄自见过”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即真正的智慧往往不在于外界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李新的《暮还官寺》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经历的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思与美感的文学作品。它让人们得以窥见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