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重阳

凤历推移二十霜,一回重见闰重阳。
糯田收早醪将熟,朔气来时菊整香。
绿鬓不堪禁晚景,醉杯聊可浣愁肠。
幽人百万扬州鹤,鼎足成欢未易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闺重阳》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哲宗元祐五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情感的思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
    凤历推移二十霜,一回重见闰重阳。
    糯田收早醪将熟,朔气来时菊整香。
    绿鬓不堪禁晚景,醉杯聊可浣愁肠。
    幽人百万扬州鹤,鼎足成欢未易当。

  2. 诗歌内容

  • 节日氛围:诗歌以“凤历推移二十霜”开头,描述了重阳节时霜降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丰收景象:接着提到“糯田收早醪将熟”,描绘了丰收的季节,以及人们收获的喜悦。
  • 菊花香气:“朔气来时菊整香”,通过对菊花香气的描绘,传达出秋天的清新和美丽。
  • 人物情感:最后两句“绿鬓不堪禁晚景,醉杯聊可浣愁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忧愁情绪的排解。
  • 隐逸生活:结尾“幽人百万扬州鹤,鼎足成欢未易当”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难以与人分享这种宁静与快乐的情感。
  1. 文学技巧
  • 意象运用:诗歌中多次使用菊花、酒、晚景等意象,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对仗工整:诗句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和思考。
  1. 文化价值
  • 节日文化: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赞美。
  • 自然景观: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典型元素,即山、水、花、鸟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度: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深厚的情感深度。
  • 语言美感: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李新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传承:《闺重阳》作为重阳节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以看出《闺重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幅展示传统节日风貌的文化画卷。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美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歌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审美享受,也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保护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