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先农

帝先农功,曰惟孟春。
载耒与耜,昕及南亩。
穜稑薿薿,以布以种。
帝躬三推,土膏雷动。
百工比栉,其耕泽泽。
岁约有年,裕帝之德。
我艺我黍,我敛我稷。
为醴为酪,斟酌吉礼。
吉礼既至,神祇来游。
燕及祖考,万邦作休。
降福孔穰,飶芬其羞。
于以正辞,亦又何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祭先农》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一首作品,以描绘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场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和尊崇。《祭先农》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存在,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关于《祭先农》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祭先农》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新。李新生活在宋朝,他的创作活动反映了宋代文学的特色和社会风貌。

  2. 诗歌内容:在《祭先农》中,通过描写皇帝亲自耕作的情景,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诗中描述了皇帝在春耕时节与民同劳,展示了帝王对农业的支持和对民生的关心。

  3.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稳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石。因此,历代统治者均重视农业,并有相应的祭祀活动来祈求丰收和国家的繁荣。

  4. 历史意义:明清两朝皇帝露祭先农神位之坛的建立,不仅反映了皇族对于农耕文化的尊重,也表明了农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在现代依然有着重要影响。

  5. 文学艺术:从诗歌的文学角度来看,《祭先农》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春耕图景,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人的生活现场,体验那份对于土地深深的敬意和热爱。

《祭先农》不仅是宋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农业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