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始逾月,迢迢若经年。
昼永空馆寂,古木参云烟。
我生闻道浅,未能超世缘。
念此方寸地,忧来相萦缠。
今晨动幽兴,沙岸泊归船。
岸远望不极,归思随长川。
理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理舟》是宋朝诗人李若川的作品之一。《理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客居他乡,日复一日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理舟》:
诗歌原文:
为客始逾月,迢迢若经年。昼永空馆寂,古木参云烟。我生闻道浅,未能超世缘。念此方寸地,忧来相萦缠。今晨动幽兴,沙岸泊归船。岸远望不远,归思随长川。诗歌赏析:《理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首句“为客始逾月,迢迢若经年”便表达了时间在异乡过得很慢,仿佛过了一年;次句“昼永空馆寂,古木参云烟”,描述了夜晚寂静的空屋和周围的古树烟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第三句“吾生闻道浅,未能超世缘”,反映了诗人对学识浅薄的自我批评及对世俗关系的困惑。最后两句“今晨动幽兴,沙岸泊归船。岸远望不远,归思随长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渴望和归乡的愿望。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作品背景:《理舟》是宋朝诗人李若川的作品之一,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通过对《理舟》及其作者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工具,更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