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篙寒碧秋垂钓,一笛疏风夜倚楼。
多少巫山旧家事,老来分付与东流。
题观城驿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观城驿壁》是宋朝李若水的作品,全文为“半篙寒碧秋垂钓,一笛疏风夜倚楼。多少巫山旧家事,老来分付与东流。”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创作背景:据《剑南诗稿》所载,李若水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至边远地区。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也让他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艺术手法:《题观城驿壁》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对比和映衬手法。例如,作者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时,既有“半篙寒碧秋垂钓”的宁静画面,又有“一笛疏风夜倚楼”的动态景象,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李若水在诗中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还反映了人民疾苦。他的诗作贯穿了一种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与他的词作中的纤丽细腻、雄慨豪放的风格相互呼应。
历史地位:《题观城驿壁》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杨慎曾评价其词风格“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这表明了其在文学史上的一定影响和认可。
读者反响:李若水的诗歌因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许多读者认为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题观城驿壁》不仅是李若水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