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倚南楼

野情无限物无穷,一凭危楼又晚空。
过雨郊原浑积翠,送春亭榭尚馀红。
烟光已属绡图上,湖影初归宝鉴中。
飞鸟潜鱼应自得,倚栏小憩豁双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倚南楼》是宋朝吕陶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背景信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吕陶生平:吕陶(生卒年不详),字元钧,成都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于仁宗皇祐年间中进士,并在神宗熙宁年间举制科对策。吕陶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通判蜀州、殿中侍御史等职,最终因直言进谏被贬至衡州居住。
  • 文学贡献:吕陶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有《净德集》等作品流传后世。其中,《晚倚南楼》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例如,“野情无限物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与敬畏;“过雨郊原浑积翠,送春亭榭尚馀红”则描绘了雨后郊野的清新与春天景色的余晖;最后,“湖影初归宝鉴中”和“飞鸟潜鱼应自得”,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生物自在生活状态的羡慕和赞美。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晚倚南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构建画面,如“过雨郊原浑积翠”,通过雨水和自然景物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此外,“烟光已属绡图上”,“湖影初归宝鉴中”,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情感表达:吕陶在这首诗中传达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象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

除了上述关于《晚倚南楼》的介绍外,以下还有几个相关的补充信息点:

  • 在宋代,文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吕陶的《晚倚南楼》正是这样一首表现自然美和内心情感交织的佳作。
  • 吕陶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但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才华。
  • 了解吕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晚倚南楼》这首作品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吕陶的《晚倚南楼》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世界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进一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