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禅门秋复春,不知门外是红尘。
满庭修竹有君子,终日好风如故人。
曲径最宜巢翠羽,澄潭犹足养纤鳞。
年年寓泊知闲味,每谢林泉作四邻。
题信相院林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信相院林亭——深秋与春光
《题信相院林亭》是宋朝吕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深静禅门和林间景色,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深静禅门秋复春”,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林亭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即在一片宁静的山林之中,四季变换,春秋更替。接着,“不知门外是红尘”,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还体现了他对人间纷扰的超脱态度。
“修竹有君子,终日好风如故人。”这两句诗描绘了竹中君子的景象。竹子高洁坚韧,象征着高尚的人格;而风则如同旧友般陪伴着它们,给予它们温暖和安慰。这不仅是对竹子本身的赞美,也暗喻了诗人自己追求高尚品德的人生态度。
“曲径最宜巢翠羽,澄潭犹足养纤鳞。”这两句诗则是对林亭内景的具体描绘。曲径弯弯,最适合鸟儿筑巢;清澈的潭水,足够鱼儿生活。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得整个林亭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最后两句“年年寓泊知閒味,每谢林泉作四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领悟。他每年在这里居住,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感谢这里的山水成为了他的邻居。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激之情。
《题信相院林亭》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个远离喧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在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