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壶源僧舍三绝

风檐淅淅褪新青,书展残灯翳复明。
读罢离骚还独坐,此时此夜若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儆创作的“寓壶源僧舍三绝”是南宋时期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诗歌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吴儆,字益恭,号恭父,是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人。他不仅是一位进士,而且历任多个职位,包括知泰州、进朝议郎、出为广南西路安抚使以及主管台州崇道观。与朱熹、张栻、吕祖谦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去世后谥文肃。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它反映了当时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与所感,展现了宋代文化背景下的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

  3. 艺术风格:吴儆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语言精炼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风檐淅淅褪新青,书展残灯翳复明”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而“读罢离骚还独坐,此时此夜若为情”则透露了诗人在阅读《离骚》后的沉思与感慨。

  4. 主题内容:该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写,构建了一种深夜读书的氛围。诗中的“残灯”、“月影”、“流萤”等元素构成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在寂静中对《离骚》的深刻思考与情感体验。

  5.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闷来掩卷已三更”表现了诗人因阅读而感到的孤独与寂寞,“风露涓涓月满庭”则传达了诗人在清冷月夜下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寓壶源僧舍三绝》作为吴儆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独特的审美追求。这首诗以其深邃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后人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