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别竹西

斜日封残雪。记别时、檀槽按舞,霓裳初彻。唱煞阳关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热。渐点点、珍珠承睫。门外潮平风席正,指佳期、共约花同折。情未忍,带双结。
钗金未断肠先结。下扁舟、更有暮山千叠。别后武陵无好梦,春山子规更切。但孤坐、一帘明月。蚕共茧、花同蒂,甚人生要见,底多离别。谁念我,泪如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别竹西》是宋代吕渭老的作品。这首诗以斜日封残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竹西的别离之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吕渭老创作此词时,正处于宋朝的一个动荡时期。在宋徽宗赵佶之后,朝廷内部斗争加剧,外部也遭受金人的侵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吕渭老的这首《贺新郎·别竹西》不仅表达了他对竹西的深切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2. 诗词原文:斜日封残雪。记别时、檀槽按舞,霓裳初彻。唱煞阳关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热。渐点点、珍珠承睫。门外潮平风席正,指佳期、共约花同折。 情未忍,带双结。钗金未断肠先结。下扁舟、更有暮山千叠。别后武陵无好梦,春山子规更切。但孤坐、一帘明月。蚕共茧、花同蒂,甚人生要见,底多离别。谁念我,泪如血。
  3. 诗词鉴赏:《贺新郎·别竹西》以其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愁绪与不舍。其中,“斜日封残雪”等句,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人物的情感变化;“唱煞阳关留不住”,则通过对比昔日欢歌笑语与今日离别之痛,深刻体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4. 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类表达离愁别绪的作品不胜枚举。然而,《贺新郎·别竹西》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被后人传颂,成为了经典之作。《贺新郎》作为宋词中的一种体裁,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的特点,使得这首词既保持了宋词的传统风貌,又展现了新的艺术魅力。

吕渭老的《贺新郎·别竹西》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且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以及词人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