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九日和吴见山韵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为酬和友人吴见山而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主要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时的景色;下片着重抒写作者对“秋声”的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秋意盎然、情感丰富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深深的友情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此词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其作品多具有深邃的艺术内涵与独特的审美风格,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该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研究宋代词风和文人交流的重要文献资料。

就文化意义而言,《蝶恋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词中所描绘的景致、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创作背景来看,词人是受吴见山邀请而创作的。吴文英与吴见山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相互唱酬,共同品鉴诗词之美。这种朋友之间的互相启发和激励,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群体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作为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吴文英卓越的词作才能,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无论是从艺术角度、文化角度还是历史角度,这首词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注解

重九:即重阳。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按周易九为阳数,故名。

吴见山:梦窗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明月枝头:明月映照的桂枝。

「倒照秦眉天镜古」句:意指明月如镜般高悬。秦眉,指美人之眉,与后文纤手相应。农历初九为上弦月,月相似眉而二者弯向相异,故云倒照。天镜,月之别称。

秋明:秋天明洁的天空。

荐俎:祭祀上供。

「不把黄花与」句:未得到应时的菊花。黄花,菊花。

「帽堕笑凭纤手取」句:化自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秋声:本意为秋天自然界的声音,此处代指金秋佳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