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呈彦章内翰

亭午炎曦转毂迟,好风时复问雄雌。
难为褦襶造门客,正是村原渴雨时。
玉醴注荷湾象鼻,金杯贮水渍龙皮。
琳宫散吏宁论此,幸免文书苦见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暑呈彦章内翰》是宋代诗人李正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作者李正民的背景和生平。李正民,字方叔,宋扬州人,曾于徽宗政和二年中进士,后历任中书舍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等职。他在任期间,秉持公平公正之原则,处理官吏能否与民事冤抑的问题,并因其奉使称职而得到重用,最终官至给事中、吏部侍郎。

李正民的《大暑呈彦章内翰》不仅是一篇描写夏日炎炎、自然景观和生活气息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佳作。诗篇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内容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诗歌原文: 亭午炎曦转毂迟,好风时复问雄雌。 难为褦襶造门客,正是村原渴雨时。 玉醴注荷湾象鼻,金杯贮水渍龙皮。 琳宫散吏宁论此,幸免文书苦见治。

  2. 诗歌鉴赏: 诗中“亭午炎曦转毂迟,好风时复问雄雌”描绘了夏日中午时分炎热的气氛以及偶尔吹来的和煦微风,表现了夏日的酷热与凉爽的反差,同时也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变化无常。“难为褦襶造门客,正是村原渴雨时”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不屑,同时反映了农民在干旱天气下的困境。“玉醴注荷湾象鼻,金杯贮水渍龙皮”则用精美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夏日的美好和生活的不易。最后两句“琳宫散吏宁论此,幸免文书苦见治”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渴望远离文牍之劳的愿望。

  3.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相对繁荣。李正民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大暑呈彦章内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4. 文化价值:《大暑呈彦章内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也同样重要。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挑战的态度。在今天看来,这部作品仍能启发人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精神的自由。

《大暑呈彦章内翰》不仅是一首描绘夏日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