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鬷嘏

几年江外恣荒唐,偶脱荷衣觇国光。
自是狂言无可择,敢嗟贤路有相妨。
谩将文史为生业,已约渔樵共醉乡。
多谢故人贻绝唱,爰居宁解听铿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张鬷嘏”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

《答张鬷嘏》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李觏正处在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志向,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下面将深入探讨此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1. 诗人简介
  • 生平背景:李觏,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他出生于宋朝建昌军南城,是位有深厚学识和影响力的文人。
  • 政治生涯:李觏的政治生涯颇为复杂,他与范仲淹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支持“庆历新政”,提倡农业的重要性并排斥释道二教。
  1. 诗歌原文
  • 诗歌原文:几年江外恣荒唐,偶脱荷衣觇国光。自是狂言无可择,敢嗟贤路有相妨。谩将文史为生业,已约渔樵共醉乡。多谢故人贻绝唱,爰居宁解听铿锵。
  • 诗歌翻译:在江外放纵自己的荒唐行为,偶尔摘下衣袖以窥探国家的光芒。因为狂妄之言无法选择,所以不敢感叹贤能之路被阻塞。虽然只是将文史作为生活的职业,但已经约定与渔夫樵夫一起沉醉于酒乡之中。非常感谢故人的这首绝妙之作,我虽居处宁静却能理解其中的铿锵之声。
  1.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对比自己与国家的紧密关系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抱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对自己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窥国光”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才华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无奈。
  • 语言风格:整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李觏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答张鬷嘏》不仅是李觏政治生涯的见证,也是其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