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寺丞知白州

大邑歌谣日尚新,忽惊千骑拥行尘。
宦游莫叹登长道,天意先教福远人。
城在海隅门少客,地钟阳气景常春。
政成不患无知己,按察当今正直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寺丞知白州》是一首宋代的诗作,作者是李覯,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李覯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生于北宋中叶,他的生活和思想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诗歌原文
大邑歌谣日尚新,忽惊千骑拥行尘。  
宦游莫叹登长道,天意先教福远人。  
城在海隅门少客,地钟阳气景常春。  
政成不患无知已,按察当今正直臣。  
  1. 诗歌解析
  • 诗中的“大邑歌谣日尚新”描绘了一个地方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
  • “忽惊千骑拥行尘”则表现了某种突然到来的重要人物或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关注。
  • 诗句“宦游莫叹登长道,天意先教福远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看法,认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相信上天的安排和指导。
  • “城在海隅门少客,地钟阳气景常春”描绘了一个位于偏远海角的城市,虽地处偏远但自然风光依旧美丽。
  • “政成不患无知已,按察当今正直臣”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期望,希望治理者能够选拔和任用正直无私的官员。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此诗不仅体现了李覯的政治抱负,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风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钱寺丞知白州》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欣赏到宋代诗歌的美学特点,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此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