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基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
泥饰顷因年节近,踏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阶基》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建筑术语,通常指建筑物的基础和台阶。《阶基》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建筑物稳固的基础,也是展现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

《阶基》一词在汉代的未央宫前殿中得到了应用,当时采用了“疏龙首山以为殿台”的设计,并在“重轩三阶”的结构下进行建造。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汉代建筑的雄伟与壮丽,而且通过层层递进的台阶来象征权力的高低,从而彰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在唐代,韩愈在其诗作中表达了对阶基的情感,他描述了饱暖思深竹,饥寒傍阶基的场景,这反映了阶基作为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等级差异的体现。而周立波在《参军这一天》中使用阶基,描绘了主人公站在阶梯式地基上,观望远方的生动场面,这不仅展示了阶级的差异性,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阶基》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阶基》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