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迤逦点破,澄江秋色。暝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正念往悲酸,怀乡惨切。
何处引羌笛。追惜。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吊严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严陵”是宋代文学家李甲创作的一首挽诗,用以悼念其朋友严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入侵和宋室南渡的历史时期。以下是具体介绍:
- 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南宋末年,金国入侵导致宋朝南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甲以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吊严陵》。
- 个人关系:李甲与严陵是好友,严陵因其高洁的人格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被后人传颂。李甲在诗中表达了对严陵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 内容分析
- 情感表达:《吊严陵》通过描绘严陵逝去后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哀痛。诗中的“孤屿潮平,惊鸥散雪”、“渔舍孤烟锁寒碛”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忧伤的画面。
- 文化内涵:该诗句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对古人高洁品格的敬仰。诗中提及的“华星沈后,扁舟泛去”,暗示了严陵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却永存于世。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李甲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等句子,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 意象运用:《吊严陵》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影响评价
- 文学价值:《吊严陵》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历史意义:该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一种记录。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吊严陵》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诗,也是李甲对历史人物严陵的深深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感受到宋代文人对友情、忠诚和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