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子椿野轩

江山秀气表吾人,辇下开轩得趣新。
不拟旧游离几席,常令每况隔埃尘。
客来谈笑无非楚,纸上文章近过秦。
分我一枝频见约,乘槎行欲问通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子椿野轩》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是宋沧州无棣人。他是神宗元丰年间的进士,师事范纯仁,与苏轼有过交往。他的诗歌以工尺牍著称,被誉为入刀笔三昧。
  1. 诗词原文
    江山秀气表吾人,辇下开轩得趣新。不拟旧游离几席,常令每况隔埃尘。客来谈笑无非楚,纸上文章近过秦。分我一枝频见约,乘槎行欲问通津。

  2. 诗词注释

  • “江山秀气”指的是壮丽的山河和秀丽的景色。
  • “辇下”指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开轩”意味着开窗。
  • “不拟旧游离几席”表示不愿意离开舒适的位置。
  • “常令每况隔埃尘”意味着希望远离尘世的纷扰。
  • “谈笑无非楚”意味着谈话中充满了楚国的特色。
  • “纸上文章近过秦”意味着文章的才华接近于古代的秦国。
  • “分我一枝频见约”表示希望收到一枝花作为礼物。
  • “乘槎行欲问通津”意味着想要通过槎船(木筏)旅行并寻求通达的道路。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诗中的“不拟旧游离几席”,反映了作者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不愿被繁琐的政务束缚。
  • “常令每况隔埃尘”则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世俗喧嚣、寻求心灵净化的愿望。
  • “客来谈笑无非楚,纸上文章近过秦”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
  • “分我一枝频见约,乘槎行欲问通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旅行的期待。
  1. 相关评论
  • 网友评论指出,这首《寄题子椿野轩》展现了李之仪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 有评论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李之仪的《寄题子椿野轩》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不断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