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锦绣亭

漂泊生涯寄一萍,胜游长记锦花亭。
山来已讶天能巧,春到方知地更灵。
虽许登临追曳尾,却应颜色未忘形。
何妨共保千年约,白帽回头笑管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锦绣亭》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出生于宋沧州无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在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及第,师从范纯仁,并在苏轼幕府中有所作为。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尺牍,有“刀笔三昧”之称。

  2. 诗歌原文
    漂泊生涯寄一萍,胜游长记锦花亭。
    山来已讶天能巧,春到方知地更灵。
    虽许登临追曳尾,却应颜色未忘形。
    何妨共保千年约,白帽回头笑管宁。

  3. 诗歌赏析:《和锦绣亭》不仅是李之仪对个人经历的一种抒情与回顾,也蕴含了他对自然景观、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其中“虽许登临追曳尾”,表达了尽管生命有限,但仍愿追求高洁品质的精神追求。而“何妨共保千年约”,则体现了他对于永恒价值和美好愿景的向往。此外,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如“白帽回头笑管宁”,既展现了李之仪的豁达心态,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家思想的借鉴与内化。

《和锦绣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李之仪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宋代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化的风采,还能从中获取人生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