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子重游长芦寺

行来思住觉城东,粥饭随缘早晚钟。
安得心田荒万有,便惊眼界失千重。
笑谈喜接真摩诘,衰病休嗟老曼容。
馊饮残羹应不惜,聊分水墨为成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子重游长芦寺》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老农,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诗,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 原文节选与译文注释
  • 原文节选:《陪子重游长芦寺·行来思住觉城东》,“行来思住觉城东,粥饭随缘早晚钟。安得心田荒万有,便惊眼界失千重。”
  • 译文注释:诗句大意为诗人行走在长芦寺的路上,思考着居住的地方在觉城东。早晨吃粥,晚上吃饭,随缘分而食。心中渴望像荒漠一样广阔无垠,看到眼前景色时,会感到眼花缭乱,视野被无限放大。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诗人陪伴儿子重游长芦寺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运用简洁有力的语句,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此外,诗中融入了禅宗思想,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长芦寺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李之仪生活在北宋时期,此时佛教文化盛行,文人墨客多有涉足佛寺游览的经历。
  • 个人经历:李之仪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宗教的敬仰之情。此次陪同儿子重游长芦寺,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文化的体验。
  1. 社会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李之仪的《陪子重游长芦寺》作为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评价观点:历代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有的则赞赏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然而,无论评价如何,都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是李之仪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陪子重游长芦寺》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欣赏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