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沙阳邓季明二首

海上归来近七峰,故人犹冀一樽同。
心忧世故存当日,身履时危到此中。
玉带金鱼非素志,碧斋翠阁自清风。
十年扰扰成何事,依旧梁溪一拙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沙阳邓季明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李纲的作品,而非邓季明所写,而是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诗篇内容:海上归来近七峰,故人犹冀一樽同。心忧世故存当日,身履时危到此中。玉带金鱼非素志,碧斋翠阁自清风。十年扰扰成何事,依旧梁溪一拙翁。
  • 注释说明:海上归来近七峰,故人犹冀一樽同——海上归来接近七峰,老朋友仍然希望能一起饮酒畅谈。心忧世故存当日,身履时危到此中——心中忧虑世事变迁,身处乱世之中。玉带金鱼非素志,碧斋翠阁自清风——拥有玉带和金鱼不是我的本意,而碧斋翠阁自有其清雅之风。十年扰扰成何事,依旧梁溪一拙翁——在这十年动荡不安中,我依然保持着梁溪村那个简单朴素的生活。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动荡的忧虑。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坚守。
  • 艺术特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海上归来”、“故人犹冀一樽同”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讽,如“心忧世故存当日,身履时危到此中”,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担忧,也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不屈。
  1. 写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纲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深感时代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 历史影响: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李纲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李纲的诗句激励了许多爱国之士,成为了抗战时期的一首重要战歌,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寄沙阳邓季明二首》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更是一篇充满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纲的生平和他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