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重来一梦中,寓轩修竹自春风。
故人散去因群盗,旧意相亲惟七峰。
溪上偶存凝翠阁,圃中安往乐全翁。
感时不用频惆怅,万法从来本是空。
次沙阳留题寓轩
介绍
《次沙阳留题寓轩》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次沙阳留题寓轩》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词人李纲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寓居之地的环境与情感,展现了作者面对战乱时期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李纲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金朝入侵北宋后,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李纲作为宋朝的官员,积极投身于抗金战争,尽管他的主张并未得到采纳,但他始终关注国家的安危和民生的疾苦。在这首诗中,李纲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故人散去因群盗,旧意相亲惟七峰。这表明,他不仅关注当前的战乱,更关心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家园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李纲的诗歌艺术表现力强。他的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次沙阳留题寓轩》中的“一纪重来一梦中,寓轩脩竹自春风”,不仅描绘了寓所周围的环境,还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中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深度。
李纲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和情感,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在这首诗中,“感时不用频惆怅,万法从来总是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即一切荣辱兴衰皆是无常,不必过分忧伤。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李纲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既有严谨的格律,又有流畅的节奏,显示出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次沙阳留题寓轩》中,“一纪重来一梦中,寓轩修竹自春风。故人散去因群盗,旧意相亲惟七峰”,运用了平仄和谐、韵脚相承的古体诗格式,使得整首诗既庄重又不失活泼,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纲的《次沙阳留题寓轩》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富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李纲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纲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