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冲山/小重山

花样妖娆柳样柔。眼波流不断、满眶秋。窥人佯整玉搔头。娇无力,舞罢却成羞。
无计与迟留。满怀禁不得、许多愁。一溪春水送行舟。无情月,偏照水东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冲山或小重山都是词牌名,它们都属于唐人常用的调式之一,用于创作表达哀怨之情的诗词。

《小重山》一词牌名的由来和流传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群玉轩》、《璧月堂》和《玉京山》这些名称均源自于同一词牌,且在宋代被广泛使用,体现了词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变迁。

关于《小重山》,它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例如,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在其作品中使用了此词牌名,创作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这首作品通过“小重山”这一形式,表达了对远在他乡战场将士的思念以及对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词牌的选用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唐代尤为流行,其发展受到了文人雅集、音乐舞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小重山》等词牌的运用,不仅承载着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通过对《小重山》及相关词牌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文化心理。通过词牌的选用和变化,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趣味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重山》等词牌名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其词牌的分析与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艺术的魅力,还能深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