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会稽山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
诗纪一编史,琴传千古心。
会须重过此,禹穴一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会稽山》是一首由唐朝时期诗人孙逖所作五排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孙逖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登会稽山》通过对会稽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中“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会稽山的雄伟气势,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无边的山水之间。此外,诗中的“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等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登会稽山》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孙逖巧妙地运用了五排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既有严谨的结构,又不失流畅的韵律。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登会稽山》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诗中不仅描绘了会稽山的自然美景,更通过对其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诗中的“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擅长歌唱,但希望通过歌声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种追求自由、追求真我的精神,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会稽山》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美好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