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准拟作重阳,行止升沉岂在忙。
童稚迎门归亦好,云山作伴住何妨。
经行汝政穷幽赏,宴坐吾今喜夜长。
解柁径须寻旧隐,诛茅先葺竹间堂。
孟坚将北归枕上成送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孟坚将北归枕上成送行》是宋代著名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北归的深情厚意。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作者信息:李光(1078年—1139年),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宋越州上虞(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李光在徽宗崇宁五年中进士,并在高宗时期历任宣州刺史、吏部尚书等职。他在任期间,致力于城池的修葺和粮食的储备,并建义社守境。然而,在宋金议和成功后,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李光因此被贬至建宁军节度副使,最终被流放到藤州安置。
诗歌原文:《孟坚将北归枕上成送行》,还家准拟作重阳,行止升沈岂在忙。童稚迎门归亦好,云山作伴住何妨。经行汝政穷幽赏,宴坐吾今喜夜长。解柁径须寻旧隐,诛茅先葺竹间堂。
主题思想:《孟坚将北归枕上成送行》通过描写友人即将北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诗中的“还家”与“重阳”,寓意着团聚的喜悦与对节日的期盼,反映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同时,“童稚迎门”、“云山作伴”等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寄托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诗中的“经行汝政”、“宴坐吾今”则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结尾处的“解柁径须寻旧隐,诛茅先葺竹间堂”,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新居的准备,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独立和心灵自由的人生理想。
《孟坚将北归枕上成送行》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作者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