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

晚渡呼舟疾,寒日正苍茫。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闻□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
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十载人间忧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是宋代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光,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光罢政之后返回故乡之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政治生涯的回顾与感慨。
  1. 诗词原文
    晚渡呼舟疾,寒日正苍茫。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闻原无空格,据律补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

  2. 主题思想

  • 思乡情感:通过对家乡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
  • 人生感悟:词中反映了作者从政经历以及面对官场沉浮后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过往仕途的回顾与反思。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西兴浦口云树”等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用典巧妙:在词中运用了“蜗庐”、“松菊”、“三径”等典故,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该词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 鉴赏价值: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水调歌头·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不仅是李光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