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泉轩次韵

但怪朱丝韵枯木,那知古涧坠寒泉。
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
妙体难寻斤斫处,高吟宁堕膝横边。
饮光到此如欣舞,笑倒云门逸格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泉轩次韵》是李邴创作的一首宋代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原文翻译以及作品赏析等方面均值得深入探讨。

从写作背景来看,李邴在南宋时期担任过礼部侍郎和参知政事等职,后因战乱辞官归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35年,此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之际,李邴身处战乱之中,可能因此对古物与古琴艺术产生了更深刻的情感。这种背景下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怀,反映出诗人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对古典文化的尊崇。

从原文翻译来看,诗中“但怪朱丝韵枯木,那知古润坠寒泉”这一句表达了对于失传古琴艺术的遗憾,朱丝指的是古琴上的弦线,枯木则是形容琴体老旧无声,而“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则展现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通过鸟鸣和风声营造了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从作品赏析来看,《琴泉轩次韵》体现了李邴对古典音乐和文人雅集生活的向往。诗中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通过对古琴的描述传达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诗句中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也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如使用朱丝和枯木等意象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李邴的《琴泉轩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取向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和社会背景,还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