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蜡梅诗

江边一树垂垂花,酒杯曾觅黄公家。
谁教五出作黄蜡,六出休论属尤物。
鼻端有窍侬自知,群儿空诵诗人诗。
天公与花不与叶,要遣孤芳作超绝。
缅怀南徐江上山,醉入梅花海中眠。
梅花乱落青鸟去,大是天公送君句。
天公定不辜吾人,蜡梅句法聊付君。
禅床僧几梦吴越,煮菜从来满斋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与义的《蜡梅》是一首宋代诗人的作品。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宋徽宗、宋钦宗两朝,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政治动荡和金兵南侵带来的苦难,但他的作品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陈与义通过对腊梅花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这株美丽植物的喜爱和独特感受。

诗的前两句“智琼额黄且勿夸”,运用了智琼这一比喻,将蜡梅花色形容为黄色,暗示其色泽之美。然而,紧接着的“智琼”二字,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夸赞其颜色,这体现了诗人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这种对美的独特感悟和把握,正是陈与义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特点。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蜡梅形态的描绘。诗中的蜡梅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随风飘来,令人陶醉。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还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浓郁的香气和美丽的景致。

《蜡梅》不仅是对蜡梅形态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投射和表达。诗中不仅有对蜡梅美丽形态的描绘,还有对其独特风姿与高贵品质的赞美。诗人通过蜡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这种情感的流露,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蜡梅》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在宋朝时,蜡梅被广泛种植欣赏,并受到了皇家的喜爱。诗中提到的腊梅种植培育成熟,象征皇家,深受喜爱,说明蜡梅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文化意义。

《蜡梅》不仅是陈与义对腊梅这一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更是一首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思与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