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

千秋北固旧知名,想见禅房掩昼扃。
坐上休论失匕箸,定中那复骇雷霆。
图书遮榻青灯暗,钟鼓喧江白浪腥。
天外楼台近浮玉,与谁飞锡过南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和禅宗意境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宗文化的赞美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作背景与主题
  • 历史背景:此诗出自明代著名文人吴则礼之手,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审美观。
  • 主题内容:诗歌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禅宗寺院的幽静氛围,传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禅宗文化的敬仰。
  1. 诗句解析
  • 千秋北固旧知名,想见禅房掩昼扃:这句描绘了北固山历史悠久,古寺隐于树影婆娑之中的景象,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遁世高洁的生活态度。
  • 图书遮榻青灯暗,钟鼓喧江白浪腥:此处描写了夜晚禅房中僧侣研读佛经、静坐冥思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寺庙内钟鼓齐鸣,江上白浪翻滚的自然声响。
  • 铁塔亭亭石径斜,参差楼殿倚青霞:通过对“铁塔”与“石径”的描述,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特色,以及山峰与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
  1. 艺术手法与象征意义
  •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极强的意象,如“铁塔”、“石径”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
  1.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禅宗文化传承:这首诗体现了禅宗文化中的“顿悟”思想,即在瞬间领悟真理,这与佛教追求直接明了的修行方式相契合。
  • 自然美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1. 审美特点与个人风格
  • 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吴则礼的诗歌语言简洁而不失深意,每一句都像是精心绘制的风景画,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具有永恒的魅力。

《寄甘露传祖宣老二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宁静致远、心无旁骛的理想境界。吴则礼以自己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在品读之余,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的美好与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