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拄杖

王郎赠我桄榔杖,三岁庵中伴我闲。
只为懒行常靠壁,不能随我过嵩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嘲拄杖》是唐代诗人无名氏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通过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老年人对拐杖的依赖与戏谑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对于老年生活的态度及其文化特征。诗中的“老来此物最相需”一句,点明了年岁增长后,拐杖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2. 主题内容:诗歌通过夸张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老者在使用拐杖时的情景和心态。首句“老来此物最相需”就揭示了主题,即拐杖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艺术表现: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形象语言,如“面干顶额湿”、“著衣床上坐”、“城门尔许高”,这些细节的描述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嘲拄杖》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这首诗不仅揭示了老年人对于拐杖的依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文化特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