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官使赵枢密独往亭

谢公为时出,四海正仰渠。
雅志在东山,本末固不渝。
苻坚百万师,一扫谈笑馀。
今公抱长策,岂止安石徒。
平生独往愿,结亭山一隅。
跻扳上修竹,已自胜巾车。
举手谢世人,不与汝同途。
出佐明天子,意欲无强胡。
行当复中原,即日还旧都。
岂容思昔隐,更作深山居。
小人病无能,误入承明庐。
朝夕投劾归,为公先扫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官使赵枢密独往亭》是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名士雅志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赞美。以下是对该诗内容、形式以及主题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谢公为时出,四海正仰渠。雅志在东山,本末固不渝。苻坚百万师,一扫谈笑馀。今公抱长策,岂止安石徒。平生独往愿,结亭山一隅。跻扳上修竹,已自胜巾车。举手谢。

  2. 诗歌赏析

  • 历史背景:吕本中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谢安及其好友王羲之的故事来表达对古代名士雅志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谢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高洁的人格和卓越的文才著称。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古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
  • 主题表达:诗中的“雅志在东山,本末固不渝”,“今公抱长策,岂止安石徒”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名士坚持原则、不为权力所动摇的赞赏。同时,“结亭山一隅”,“跻扳上修竹”,也反映了作者渴望归隐自然、追求高洁情操的愿望。
  1. 文化影响
  • 吕本中的这首《题官使赵枢密独往亭》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该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宋代文学、历史及哲学等都有积极影响。

《题官使赵枢密独往亭》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故事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以及对古代名士雅志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