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九江王插剑泉

嬴氏方失鹿,群豪竞奔驰。
较力争胜负,未辨雄与雌。
项羽奋其中,气压诸侯师。
破关与救赵,九江实先之。
指挥半率土,自谓可立治。
孰知大蛇断,天命潜已移。
隋何说淮南,祸福非面欺。
间行共归汉,遂合垓下围。
海岳既在主,智勇安所施。
不自晦圭角,宁能免嫌疑。
杀身膏草莽,为复归怨谁。
插剑郴岸口,泉溢何神奇。
载籍加隐括,曷尝亲到斯。
惜哉功名误,徒令后世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九江王插剑泉》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项羽的事迹,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谋。下面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吕本中(1084-1145年),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学者。吕本中在诗、词、文三方面均有建树,尤以词著称,其词风清新,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嬴氏方失鹿,群豪竞奔驰。
    较力争胜负,未辨雄与雌。
    项羽奋其中,气压诸侯师。
    破关与救赵,九江实先之。
    指挥半率土,自谓可立治。
    孰知大蛇断,天命潜已移。
    隋何说淮南,祸福非面欺。
    间行共归汉,遂合垓下围。
    海岳既在主,智勇安所施。
    不自晦圭角,宁能免嫌疑。
    杀身膏草莽,为复归怨谁。
    插剑郴岸口,泉溢何神奇。
    载籍加隐括,曷尝亲到斯。
    惜哉功名误,徒令后世嗤。

  2. 诗意解读

  • 开篇:“嬴氏方失鹿”指的是秦末项羽起兵反秦的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纷争不断,群雄并起。这里的“失鹿”象征着一个不稳定的局势,群雄逐鹿中原的局面。
  • 争胜:“较力争胜负”反映了当时各派势力为了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 项羽崛起:“项羽奋其中,气压诸侯师”则描绘了项羽在群雄中崭露头角,成为众望所归的英雄形象。
  • 成就与命运:“破关与救赵,九江实先之”表现了项羽的功绩,尤其是他救援赵国的行动,显示了他的英勇和果断。
  • 政治抱负:“指挥半率土,自谓可立治”表达了项羽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国家的理想。
  • 天命与现实:“孰知大蛇断,天命潜已移。隋何说淮南,祸福非面欺”反映了项羽对天命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不可抗力。
  • 英雄悲剧:“间行共归汉,遂合垓下围”描述了项羽最终失败,被刘邦所擒的悲剧结局。
  • 英雄遗志:“杀身膏草莽,为复归怨谁。”表达了英雄虽然身死但精神永存的感慨。
  • 象征意义:“插剑郴岸口,泉溢何神奇”借用“插剑”这一意象,象征英雄的壮烈牺牲和不朽精神。
  • 历史评价:“载籍加隐括,曷尝亲到斯。”意味着后人只能通过记载了解英雄事迹,无法亲眼见证。
  • 历史遗憾与反思:“惜哉功名误,徒令后世嗤。”揭示了英雄功业虽高却难逃悲剧命运的历史讽刺。

《题九江王插剑泉》不仅是一首描写英雄项羽生平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哲理和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宋代文学的成就,还能从中汲取对于个人命运、历史发展和人性思考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