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康逢师厚

藤江合贺江,浮荡苍梧云。
我如老饿鹤,忍饥啄蛮尘。
二更客入户,月黑雨翻盆。
坐久始惊省,两翁非昔人。
一别二十年,家国忍复论。
岂知半暗眼,再见忠宣孙。
君负济世美,实识治乱根。
宁同二三子,但粥父祖名。
心岂燕丘壑,屡召终逡巡。
新年愤忠极,决意去修门。
龙鬼亦妒贤,翻舟使回奔。
呜呼天下事,敢笑不敢言。
师尹实令弟,高义横乾坤。
政坐才卓荦,亦使身奇屯。
人说龚州居,胜事专江村。
未赴结社约,长耿怀友心。
君归兄弟语,况我应殷勤。
二子岂隐者,中兴要甫申。
勉哉赤松子,善事黄中君。
我欲北渡岭,江西老耕耘。
子房但强饭,勿道绮与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晋康逢师厚》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一首作品

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动荡到南宋的相对稳定,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交织的色彩。《晋康逢师厚》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诗作。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吕本中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历史阶段。据传他目睹了宋金战争后的社会景象,亲历了国家的兴衰变迁。这种经历可能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诗中“一别二十年”一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替给人们带来的感慨。《晋康逢师厚》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艺术特色:《晋康逢师厚》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吕本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中通过对藤江、贺江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苍梧云浮荡的壮阔画面。诗人通过“我如老饿鹤”,将自己比作孤独的老鹰,表达了自己忍饥啄蛮尘的坚韧和无奈。夜晚雨势之大,使得诗人不得不长时间坐待而感到惊心,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张力。吕本中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简短的诗句反映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这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

  3. 思想内涵:从思想内涵来看,《晋康逢师厚》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触及了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等重大议题。诗中“君负济世美,实识治乱根”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即希望有贤才的人能够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诗末“宁同二三子,但粥父祖名”,则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平凡的心态,体现了吕本中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晋康逢师厚》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作品,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文献。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吕本中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时代感。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